不共戴天是什麽意思【我與賭毒不共戴天是什麽意思】
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文學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文學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文化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文化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在古代,“冤家”這個詞的含義比較複雜。它既可以指代不共戴天的仇人,又能指代情人。這樣看來,“冤家”一詞著實很耐人尋味。
用“冤家”來指代仇人,如“冤家路窄”,“不是冤家不聚頭”等,這些俗語都將“冤家”刻畫成恨之深切的名詞。但若換一些修飾詞,“冤家”的詞義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,如“小冤家”這個詞,就能體現出愛之深切。
一個是濃情蜜意的愛人,一個是你我活的仇敵,皆能用一個名詞來指代,這大抵就是漢語的精妙之處了。
《朝野僉載》這部唐代雜書,是首部收錄了“冤家”一語的曆史資料。在這部書中,有一段文字是“此子與冤家同年生”。結合前後文的聯係來看,這裏麵的“冤家”,說的就是實打實的仇人。由此可見,早期的“冤家”一詞是相當純粹的,說的就是仇家。
不過,不知從何時開始,唐詩、宋詞、元曲、明清小說裏,“冤家”竟變得曖昧起來,變成情侶或情人的昵稱。在一些文學作品裏,“冤家”一詞經常用來形容那些若即若離的情人,既能讓自己愛的不能自拔,又會讓自己徒增苦惱和傷悲。
可以說,在這種似恨實愛的情感中,用“冤家”一詞來稱呼對方再合適不過了。就這樣,古人創造了“冤家聚頭何時休”這一俗語。在這句話裏,“冤家”既可用於男人,又可用於女人,是一種相當曖昧的叫法。
曆史上,但凡這種意義複雜的名詞,都有文人進行考證,“冤家”一詞也不例外。《葦航紀談》的作者,便對“冤家”的由來和發展進行了考證:
“作者名流多用冤家為事,初未知何等語,亦不知所雲。後閱《煙花記》有雲:冤家之說有六。情深意濃,彼此牽係,寧有耳,不懷異心,所謂冤家者一。兩情相係,阻隔萬端,心想魂飛,寢食俱廢,所謂冤家者二。長亭短亭,臨歧分袂,黯然銷魂,悲泣良苦,所謂冤家者三。山遙水遠,魚雁無憑,夢寐相思,柔腸寸斷,所謂冤家者四。憐新棄舊,孤思負義,恨切惆悵,怨深刻骨,所謂冤家者五。一生一,角易悲傷,抱恨成疾,迨與俱逝,所謂冤家者六。此語雖鄙俚,亦餘之樂聞耳。”
作者的考證可謂相當詳備,幾乎將“冤家”的各種意義和用法全都深挖出來。
隻不過,在絕大多數文學創作中,“冤家”一詞背後融匯的情感往往是令人感歎的。例如:唐人《醉公子》一詩中,便有“冤家”一詞,詩的原文是這樣的:
“門外狗兒吠,知是俏郎至;
劃襪下香階,冤家今夜醉。”
原本是一段簡簡單單的情詩,可用到了“冤家”一詞,便突顯出小情人的濃情蜜意。
相比之下,宋詞《晝夜樂》中的“冤家”,就帶有幾分淒苦之感了:
“夜深記得臨岐語。說花時,歸來去。教人每日思量,到處與誰分付。其奈冤家無定據。約雲朝、又還雨暮。將淚入鴛衾,總不成行步。
元來也解知思慮。一封書、深相許。情知玉帳堪歡,為向金門進取。直待腰金拖紫後,有夫人、縣君相與。爭奈會分疏,沒嫌伊門路。”
王之道在寫《惜奴嬌》時寫道:
“從前事不堪回顧,怎奈冤家,抵牽腸割肚。”
從這一聲“冤家”中,我們竟能讀出牽腸掛肚黯然神傷之感,著實令人感慨情絲之糾結。
由此可見,冤家本身的含義如何並不重要。想要理解不同語句中“冤家”的意義,還得結合前後文的語境,以及其他修飾語來研究。
打個比方來說,《西廂記》裏的張生稱自己的情人崔鶯鶯是“稔色人兒,可意冤家”。在這裏,張生用到了“可意”這兩個字,著實突出了“冤家”的纏綿。
明清時期的小說已相當成熟,這一時期的“冤家”被大量應用於白話中。
例如:明代的小說《玉穀調簧》有這樣一句:
“吃交杯紅了臉,俏冤家抱去。”
一個“俏”字,突出了女主人公的媚態,香豔無比。
最貼合語境的“冤家”,筆者認為莫過於清人所寫的《白雪遺音》裏的句子:
“我愛冤家,冷石頭暖的熱了放不下,常言道,人生恩愛原無價。”
這份愛情,還真是讓人難以割舍。
猶記得金庸小說中的情花,這種錐心蝕骨的毒藥,或許就是“冤家”語境的詮釋。愛上一個人,又往往深陷於愛別離求不得之困苦,既愛又求之不得,想恨卻恨不起來,這種情感該如何來表達呢?
漢語中有詞匯千千萬,用以形容這種關係最直接也最貼切的,莫過於“冤家”了。
參考資料:
【《朝野僉載》、《晝夜樂》、《西廂記》、《白雪遺音》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评论列表